帶你真正了解黑膠唱盤驅動的優與缺!

黑膠唱盤依照馬達傳動方式,可以分為直接驅動、皮帶驅動與惰輪驅動三種。在大多數玩家心中,皮帶驅動才是Hi End作法,由馬達直接驅動轉盤,則是常見于低價入門唱盤的設計。但事實去不全是如此,一直被玩家視為「皮帶唱盤專家」的Hi End名廠VPI,也破天荒首度推出定價超過兩萬美金的直驅唱盤,其實在歐美其實一直有一派玩家推崇直驅唱盤,近年日系頂級直驅唱盤的二手行情更是節節高升,完全打破一般人認為直驅唱盤不夠高檔的偏見。

VPI首創3D Printed唱臂
到底直驅唱盤有何優點?

第一,許多人認為直驅馬達會將馬達振動直接傳導到轉盤與唱針,這其實是錯誤的想法。事實上,轉速只有33轉的直驅馬達,震動其實比轉速高達300或600轉的皮帶驅動馬達低上許多,只要馬達設計得宜,直驅馬達的共振可以低至0.5Hz,這是一般皮帶驅動馬達所難以企及的。如果直驅馬達、穩壓線路與轉盤慣性質量搭配得當,馬達振動甚至可以完全忽略。歡迎光臨阿強的家庭影院導購網!

第二,直驅馬達不但啟動快速,而且轉速偵測與伺服技術在不斷改良之后,已經可以將轉速控制在極度精確而穩定的地步。相較之下,皮帶不但容易變質老化,張力難以掌握,而且對于唱針拖動阻力的對抗能力也有限,這些都是造成轉速不穩的變量。許多玩家或廠商將橡膠皮帶換為類似牙線或磁帶的材料,雖然較能控制張力,但是利用皮帶阻尼隔離馬達共振的目的卻又因此喪失。
黑膠唱機
VPI是怎么打造皮帶驅動唱盤
第三,70年代日本National/Technics曾經做過深入研究,發現影響唱盤表現的最大因素,其實是轉動軸承的噪音,軸承的數量越多,噪音越大,聲音越差。所以理論上,直驅唱盤才是轉動軸承數量最少(馬達與轉盤軸承合一)、設計最為簡潔、聲音最好的作法。而將轉盤與馬達軸承分開的皮帶驅動唱盤,則不可避免的產生更多噪音與音染。

既然直驅唱盤這么好,為何皮帶驅動唱盤反而成為Hi End主流呢?答案是研發制造理想的高精密直驅馬達,必須投入龐大資金,產品銷售量必須夠大,才能攤平成本,一般Hi End音響小廠根本無能為力,只有規模夠大的日系音響品牌才有這個實力。這就是為何70年代日系頂級直驅唱盤百花齊放的原因。

當年這些日本音響大廠聚集了當年日本最優秀的工程師進行研發,不計成本打造頂尖直驅唱盤,不但直驅技術各有巧妙不同,而且滿載了令人驚奇的設計創意,主要目的除了展示技術實力,也為了拉抬自家平價直驅盤的銷售量。一時之間不論專業或家用領域,都被日本直驅唱盤攻占,因此造就日本Hi End音響的黃金年代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與歐美黑膠唱盤利用皮帶、懸吊或重量級轉盤「調音」的作法相較,這些日系廠家的理念截然不同,早在當年,他們就企圖用黑膠系統重現唱片上的所有細微音樂訊號,忠實還原錄音原貌。所以理論上噪音最低、音染最少的直驅唱盤,自然成為他們的唯一選擇。這種理念也造成日系唱盤與歐美制品的聲音走向明顯不同。

也因為這樣的理念,讓這些日本廠家在80年代CD興起之際,全部轉而投入數位領域,讓日本直驅唱盤的發展戛然而止。在日系廠家全面撤退的情況下,進入90年代,直驅唱盤淪為DJ打碟的廉價配備,而技術門檻較低的皮帶驅動唱盤,反而取而代之成為Hi End主流。
總而言之,如果要替直驅黑膠唱盤平反,我們就有必要全面重新認識當年日系頂級直驅唱盤的發展歷史。以下就陸續介紹幾款重量級日系直驅唱盤,試圖從網絡上的檔案資料,剖析這些直驅盤的設計特點。

提到日本直驅唱盤,第一個要介紹的絕對是National/Technics SP-10。National/Technics是日本研究直驅唱盤的先驅,1969年他們推出了史上第一款直驅盤SP-10,后來一直進化到第三代,以啟動快速、精確穩定、可靠耐用的直驅技術,一舉取代德國EMT,成為整個80年代廣播電臺的標準配備,并且帶動Denon、Victor(JVC)、Sony等日本廠家投入直驅唱盤領域,堪稱日本直驅盤的祖師爺,也是玩家競相收藏的經典!歡迎光臨阿強的家庭影院導購網!
weixin

阿強家庭影院導購/產品/方案/評測/案例

多年家庭影院設計與裝修施工經驗、百多家真實案例展示

立即撥打132 4190 2523(同微信號)或者關注公眾號:hdkong

阿強抖音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