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EF Blade Two旗艦級音箱評測

英國KEF旗艦級音箱刀鋒是這個品牌里面的次旗艦級產品,除了MOUN就是這對設計調教出色地發燒音箱了,對于KEF Blade系列的第一代產品,我應該是國內最早給它寫評論文章的人。如今第二代的Blade Two推出之后,同樣由我負責執筆,這貌似冥冥中的安排。在我對KEF的認識里面,KEF的旗艦產品自從Muon開始,外形設計已經完全脫離了傳統的外形,到了Blade系列的推出,KEF再一次進行了變革,外形不僅流線化,還向著修長化的方向走,再也不是肥胖笨重的大叔,而且是身材苗條的年輕美女。

KEF Blade Two旗艦級音箱評測

話說回來,對于Blade Two這款音箱,KEF官方是基于Blade的設計,以迎合空間較小的家庭環境。Blade Two在外形上與Blade基本一致,尺寸比Blade小一點,更容易擺設,當然價格也稍稍便宜一點。既然這樣,那是不是說Blade Two是一件妥協性產品?按照KEF對Blade Two的回應,稱KEF不會貿然推出新品,只有在保證聲音表現足夠好的情況下才會推出,這樣才能贏得消費者的青睞。雖然這個回應很官方化,但是KEF即使在有了Blade的前提下也要花費3年時間才推出Blade Two,可見更新速度并不高。事實上,KEF是希望慢工出細貨。

KEF Blade

左為Blade,右為Blade Two

 

重播性能向Blade看齊

由于Blade Two的體積縮小,其喇叭單元的配置也相應地進行調整。最大的區別在于,側面的四個低音單元從9英寸變成6.5英寸,而同軸單元部分則沒有任何變化。但從性能參數來看,其實兩者的差別并不大,當然低音單元尺寸小一點的Blade Two它的低頻下潛會受到那么一定的限制,只能到34Hz,而Blade可以到達28Hz。不過,差距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。因此,如果站在Blade Two的角度看Blade的話,Blade Two的各方面性能都在向Blade看齊。因此,我認為KEF的本意,就是Blade和Blade Two在本質上沒有級別高低之分,只有適用空間大小的區別。Blade Two的價錢便宜點的原因是因為體積小有所縮小,用的材料也相對少一點而已。

既然性能上相差不遠,那么在實際應用上有什么不同呢?答案是房間大小還有與側墻的之間的距離。由于Blade和Blade Two的低音單元都安裝在左右兩側,倘若音箱與側墻的距離以及兩只音箱之間的距離都比較近的話就用Blade Two,相反,空間較大、音箱與側墻距離更遠的話,就用Blade更合適,更容易得到飽滿的低頻。

 

 

現場試聽當天采用音樂傳真Nu-Vista合并機和CD機來搭配

理想的點音源發聲

說到點音源,大家第一時間會想到同軸共點設計,那就一定會想到KEF Uni-Q同軸單元,而Blade Two也是采用與Blade Two一樣的同軸單元。當然,使用Uni-Q同軸單元僅僅是實現點音源的其中一種方式,僅僅是高音和中音實現同軸發聲。而Blade和Blade Two的整體設計就是追求點音源發聲,除了Uni-Q外,還把4個低音單元考慮進去,實現全頻同軸共點發聲。KEF的做法就是讓4只低音單元盡量靠近,以及環繞在Uni-Q同軸單元周圍,再加上單元之間銜接平滑的情況下,就能達到點音源發聲的效果,聲音聽起來會非常融合,就好像一整個大型單元在發聲。其實,這種設計在很多大型的專業監聽音箱上面都會用到。大家不妨看看PMC QB1-A、Dynaudio Acoustics M4 Plus、Rey Audio WARP系列、ADAM S6X等等這些音箱的設計,它們與Blade和Blade的理念是一致的。但不同之處,就是Blade和Blade Two為了縮小前障板的寬度而將4個低音單元安排到左右兩側。其次,最重要的是兩邊的低音會將箱體的振動給抵消掉,箱體共振就會大大地減少。

KEF Blade Two

Uni-Q同軸單元部分與Blade所使用的是一樣的

Blade系列特有的SAS(Single Apparent Source)全頻段點音源發聲狀態,其前提條件是低音單元必須與Uni-Q越靠近越好。由于Blade Two的體積縮小了,Uni-Q與低音單體的尺寸差距有所縮小,對頻段的銜接也有幫助。

KEF Blade配套腳釘

與Blade同出一轍的中性風格

以前聽Blade的時候,我就認為它的聲音很干凈,音色十分清淡,屬于很中性的類型,而以Blade為基礎的Blade Two,它們基本上都是一路子的聲音風格,帶點清亮音色的中高頻,清澈又沒有雜質的中頻,還有快速有力又有厚實感的低頻。在我的角度而言,這是一種迎合現代口味和要求的好聲音。究竟應該怎么理解?從聽感來說,以Blade Two的聲音風格,它能給你一個很強烈的第一印象,尤其是你喜歡聽現代數碼技術制作的音樂時,這類型的唱片往往在制作時都很注重Hi-Fi效果,很強調音色、動態和低頻效果。那么你會從Blade Two中聽到很豐富、很清晰的細節,輪廓、線條和質感都十分鮮明的樂器,還有飽滿有勁的低頻,呈現出一種很完美的狀態,你會聽得很爽。但如果你喜歡聽一些比較老舊的模擬錄音,或許你不一定會喜歡上Blade Two,那是因為你會覺得它的聲音太直接,太沒有“味道”了,只會把這些老舊錄音遺留下來的各種各樣瑕疵都表現出來,感覺還不如自己家里那套幾千塊錢的套裝音響聽得舒服呢!那是沒辦法,因為Blade Two就是那么直接,不懂得隱瞞你什么,也不懂得怎么欺騙你,該怎么樣就怎么樣。

KEF Blade Two的分頻器

Blade Two的分頻器分為兩部分,一個是同軸單元部分,另一個是低音部分

慢慢地發現Blade Two更多的特性

唱片一張接一張地播放,先后聽過爵士、人聲、古典和流行音樂,讓我越來越發現到Blade Two更多的聲音特性,尤其是它的中低頻部分真的很厚實、飽滿,有深沉感和沖擊力,同時也有清晰的低頻延伸。但從風格上來看,Blade Two的風格會含蓄一些、保守一些,不像JBL Project Everest DD67000這種美國音箱那般開放和野性而有有擠壓感。此外,Blade Two的聲音延伸度高、很自然,而且本身的音色鮮明又有悠揚的特質,在重播大規模弦樂演奏的時候,那個弦樂的聲音更是充滿線條感,加上清晰的層次,整個樂隊可以很清晰地重現眼前。

不僅僅是弦樂,我聽《麥田之歌》這樣的唱片時,也同樣感受到Blade Two的好處。這張唱片是我最喜歡的之一,它需要一個聲音很開放、全頻解析力很高的器材去還原,才會有好的效果,不然的話,很難有寬廣的音場、清晰的管風琴低頻以及鮮活的吉他和長笛的聲音質感。然而,Blade Two本身鮮活明快的風格,使得吉他和長笛的聲音質感變得更加突出,音樂的舞臺感能退到音箱后方而不會往前壓,那么音場的寬度和深度自然會拉開,更重要的是管風琴的低頻能量和層次都把握得很不錯,可以聽到清晰的管風琴低頻延伸。

至于說清晰地重現在眼前的效果,我想莫過于《當鋪爵士》這個錄音,由于在錄音的時候樂器與麥克風的距離很近,樂器的細節和質感都被收錄得很清晰,樂器的形體會變得很龐大。用Blade Two重播的時候,你會覺得樂器一件一件非常清晰地擺在你面前,你甚至能很清晰地感受到在演奏樂器時的情景,與自己的距離非常近,有一種將你包圍的效果。

 

一旦爆起來,也有十足的干勁

剛才我說Blade Two的低頻風格相對含蓄一點、保守一點,那是不是認定Blade Two就不能爆了呢?這個絕對不能一概而論的,當然,大口徑低音單元所追求的是低頻的寬松感,聽感要輕松自然,就好像我之前所提及的DD67000,但Blade Two這類通過多只口徑較小的低音單元來重播低頻的方式,它主要追求的是低頻的速度與能量,只要你的功放有足夠的驅動力,Blade Two的低頻和動態一旦爆起來同樣會干勁十足,聽感上會有一種官能刺激感。我嘗試用Blade Two來重播電影原聲大片的CD,那個感覺是相當的對頭。例如《終結者》電影原聲CD的主題音樂,Blade Two能爆發出能量豐富、有包圍感,同時又扎實、緊湊有力且瞬態反應速度十分快速的低頻,再加上本身鮮活明快的聲音特質,會讓你的精神高度集中,完全投入到震撼澎湃的音響效果里面,那感覺跟看家庭影院非常接近。

除了電影原聲CD,RR公司的數碼錄音也是考驗器材動態表現的最好選擇之一,《骷髏之舞》、《火鳥》、《基庫大門》、《圖畫展覽會》這些曲目都是我平時在朋友前Show器材的必備曲目。例如,《骷髏之舞》的音場寬度和深度展現能力,還有那些低頻暗涌效果并不會難倒Blade Two,但由于Blade Two的低頻講求速度感,低頻的暗涌感并不會像大口徑低音單元那樣帶有一定持續性的特質,而是點到即止,低頻的暗涌出得快時又收得快。《圖畫展覽會》里面的定音鼓的中低頻結實,瞬間往下敲擊時的沖擊感十足,而且由于能量足,可以感受到定音鼓龐大的形體感。而且由于鮮活亮麗的音色,讓管樂更加增添一份光澤和沖擊感,充滿朝氣和活力。

 

總結

基于Blade而推出的Blade Two,繼承了Blade的設計理念以及所有的技術,并根據空間環境較小的視聽室而作出調整,擁有幾乎與Blade一致的重播性能。從實際的試聽可以感受得到,Blade Two與Blade都是一路子的聲音,追求著中性、直白、無雜質且鮮活明快的聲音,強調細節、質感以及速度和能量,聽起來總是充滿朝氣和活力。因此,Blade Two是KEF的又一把厲害的“刀鋒”。

weixin

阿強家庭影院導購/產品/方案/評測/案例

多年家庭影院設計與裝修施工經驗、百多家真實案例展示

立即撥打132 4190 2523(同微信號)或者關注公眾號:hdkong

阿強抖音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