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exicon mc10高端前級處理器拿到手的您最需要什么?應該是找資料學習,然后安裝調試,整合等等!今天阿強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資料,包含windows系統和MAC系統的調試軟件、C4智能控制驅動及RS232控制代碼,還有收集的大拿的l"M10調試藍皮書原文"
可以訪問國外網站的朋友可以直接進入這個頁面進行下載:https://www.lexicon.com/productdetail/~/product/mc-10.html
如果進不去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阿強為大家準備的網盤鏈接下載:
RS232控制代碼文件查看:
C4 智能控制驅動
Windows系統調試程序PC Dirac_Live_for_Lexicon_v1.2.23.8722_Setup
MacOS Dirac Live for Lexicon v1.2.23.8722.pkg
Lexicon MC-10 前級解碼 萊斯康解碼器
了解準備了以上的資料后就進入最后階段調試:一起來看看宅男曦哥的文章吧
這是從官網手冊上下載的MC-10菊花圖,曦哥把幾個主要的接口標注出來。
如果是XLR平衡線,請關注紅色區域;
如果是RCA單端線,請關注紫色區域;
從碟機出來的HDMI,請插入藍色區域;
通往投影儀的HDMI,請插入玫色區域;
如果你沒有把黃色區域填滿(網線),
請不要開機,因為開機了以后,也找不到DIRAC。
麥克風接線方面的問題是最多的。而80%的燒友都會把這條USB線接到MC-10上。這是錯誤的!請一定記得接到電腦的USB接口。
Tips1:千萬記得接好網線再開機,同時保證MC-10與你裝好DIRAC軟件的電腦始終能保持在同一個局域網里。這個局域網如果可以鏈接外網將會使整個調試效率更高。
Tips2:建議各位提前在某寶上找那種帶夾子的麥克風支架,因為MC-10里面只有麥克風,并沒有支架。
Tips3:記得打開你的后級、炮、以及一切你需要開啟的驅動型設備。甚至有可能還會需要開到投影儀(或者電視機)一類的顯示設備。
軟件下載:(直接參照阿強發的官方鏈接和網盤鏈接下載即可,記得和你的電腦系統對應)
調試準備:
在軟件調試的初始階段,你先要打開你的全套系統;并確保在系統開啟之前,網線已經聯通MC-10與調試電腦(用路由器連接)。
首先介紹Tips,否則讓你欲罷皆不能。
AMP鍵,是LEXICON MC-10的神器,一定記得
首先按一下MENU,顯示MC-10的主菜單。(MC-10的菜單有中文,在General Setup項里,Language分項里選簡體中文)
找到Speaker Types。根據各位MC-10燒友自身系統的部署,把需要打開的喇叭全部開通。曦哥家里是7.1.4(常規的7個就不說了)天空Height 1/2,一共4個喇叭都是吸頂喇叭,那么就選Top front/rear。
關于喇叭的大小,曦哥還是都推薦Small(小),如果有特殊愛好的老燒,可以自行調整。
基本上,曦哥上面這幅圖能夠比較好的表達需要設置的地方,7.1.4按照圖上的設置就不會有大問題。
值得注意的是,如果是多炮選手,請把Subwoofer(低音炮)里選成Present-2,就可以把SUB1/SUB2這兩個RCA接口都打開了(XLR接口的低音炮信號默認SUB1)。
基礎調試:
打開你電腦上預裝好的DIRAC,正常情況下(曦哥已經強調了2次網絡問題),你可以看到你的LEXICON MC-10。
如果找不到,請檢查你的網線是否插好。友情提示,如果發現了局域網的鏈接故障,重現插好網線后,需要關機重新啟動MC-10(使用機器前面板的物理按鍵)。
得到以上圖片以后,可以點擊藍色箭頭(右下角)指著的Proceed(下一步)按鈕。你就可以看到下面這幅圖。 點擊麥克風(MIC)下拉菜單,找到Calibration Mic,這個就是測試麥克風,點擊下面三個“□□□”(上圖打勾的位置)。
然后點擊幾乎就是鼠標當前所在位置的那個Load file按鈕,在默認目錄下就可以找到一個叫 Lexicon_AVRMicCal2.txt 的麥克風校正文件,雙擊確認。如果找不到默認目錄,請參照曦哥MAC系統的文件路徑。
然后進入最麻煩的一步,希望各位燒友要有點耐心了。
當你把MIC朝上豎立在皇帝位以后(利用前面Tips里提到的某寶購買話筒架),你先需要調整麥克風的輸入增益(靈敏度)input gain。
我們的調整思路是,讓整個系統的背景(環境)噪音在-30db左右。
輸入增益越高,測試的值越準確。實測的會后,曦哥如果選擇+4以上,就會因為環境噪音太高無法通過(這也是很多人煩DIRAC的地方)。當然,直接鼠標拉動input gain滑條到0,可以保證大多數人能通過測試。
還是在這個頁面,逐個點擊每一個播放▲按鍵,找到那個音量最小的喇叭聲道。
將這個音量最小的喇叭聲道,獨立音量電平開滿(單獨拉動獨立滑條到最右邊)。然后調整屏幕上方第二排Output volume滑條,這個就是主音量電平,使得剛才音量最小的喇叭聲道的測試音回歸到-12db的位置。點擊■按鈕,保持這個聲道的滑條以及Output volume滑條,不要輕易改變。
逐個點擊▲按鍵,調整其他所有聲道的獨立音量電平,讓他們每一個的測試音都能在-12db附近。
左邊主箱(第一個單獨聲道)的測試音電頻是非常重要的,一定要盡可能的保證它的測試音電頻在-12db位置(這樣下一步測試通過的成功率會很高)
全部都調試完成以后,就進入第四步,測試環節。
三種測試模式的區別就是測試點的多少,曦哥選椅子(Chair),上圖鼠標位置點擊椅子,這樣就只需要收集一個測試點的數據。
值得注意的是,DIRAC的MIC非常靈敏,測試的時候,盡量保持周圍的環境不要發出任何聲響。如果能離開測試房間,那就最好了(曦哥測試的時候,曾今因為珊珊在影音室外面的客廳里走路,拖鞋碰到地板的微弱聲音而測試失敗)。這個階段是失敗率非常高的階段,但一旦度過,后面就一馬平川了。
測試結果出來以后,右邊可以清晰的看到你每個喇叭的頻響情況。上圖是曦哥Sub1的曲線,橘黃色帶有三個自動目標點的那條線就DIRAC為你設計的目標曲線,你可以在坐標圖里拖動任意黃點來進行調整。
拿Sub1的曲線舉例子,如果感覺家里極低頻方面駐波有點多,你完全可以把最左邊的點往正下方挪動一些。這樣降低了極低頻的電平,使得炮的速度更快,杜絕觀影的時候出現惱人的嗡嗡聲。當然,這些都是進階操作,DIRAC的標準曲線還是非常有參考價值的。曦哥建議在熟練掌握DIRAC的EQ規律以及多次聆聽各類片源回放以后,再做調整。
一切目標曲線設計好以后,點擊Optimize按鈕,就可以開始EQ計算了。結果出來以后,你可以看到DIRAC的EQ計算能力還是非常不錯的,削峰填谷都很厲害。
順便說一句,左上角有個IMPULSE的藍色按鈕,可以看到你上一步測試的時候MIC收音的情況,以及根據基礎聲道(一般是低音炮)所調整的相位情況,后文會提到。
最后一步,也是最重要的一步。測試完畢,別忘了把結果上傳到MC-10。先將DIREC LIVE FOR LEXICON的虛擬撥桿調到ON。然后將鼠標位置的藍色方框,直接拖到下面的綠色空白方框里面,上傳就開始了。
順道還可以保存一下Project(點擊Save Project),哪天心血來潮要自己手動EQ的時候,不用在跑一遍失敗率奇高的測試環節(主要是MIC的靈敏度太高了)。
退出測試,進入MC-10,再次校正每個聲道的音量電頻,這里值得注意的是,請自備一張多聲道系統粉噪的測試諜,DOLBY ATMOS 2016之類的就可以。測試諜的粉噪要比MC-10的要更加準一些。當然一個經過數據校正的聲壓計必不可少。
曦哥的DIRAC EQ就全部完成了。
再叨叨兩句非常需要注意的:
第一,主選項里面的Speak Distances,翻譯成中文是喇叭距離,但是實際上這個“距離”描述的是相位延時,所使用的單位是MS(毫秒)。千萬不要以為是喇叭到皇帝位有多少毫米,然后用皮尺去拉距離以后,一頓亂改。還是那句話,要相信科學。
第二,曦哥家里環境真的非常小,即使將Sub1主音量旋鈕打到直通進行前級測試,前級設置低音炮電頻-10(最小)的狀態下,低音炮聲音還是太大。因此,在這種極端情況,還是要考慮調整低音炮自身的電頻旋鈕,以達到體感覺得舒適的狀態。一定要保持高中低三段要均衡,不要因為過分迷戀低頻按摩帶來的快感而蓋住中高頻,那樣就本末倒置了。
進階調試
在我們熟練掌握了DIRAC EQ工具以后,我們可以通過調整目標曲線的位置來進行進階調試。
我們先用一位MC-10燒友的圖來舉個栗子(舉高一點,讓大家都看到)。
這位燒友家炮的曲線可以說相當“炸吧”,而DIRAC填谷本身也是有計算極限的。從上面的圖里,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,按照DIRAC給予的自動目標點(Auto target)進行EQ:
15-30HZ被填谷太多
50-80HZ超出填谷極限
大多數沒有經過聲學處理的空間,遇到這樣的曲線,并不奇怪。這也是滴管一度熱銷的原因。
可是,具有自動計算+手動調整功能的DIRAC,能否盡可能的解決這個問題呢?曦哥在昨天進行遠程調試的時候,試圖做了一些自動目標點的移動,讓DIRAC修正目標曲線時,變得更加有效。
消峰并不會出太多失真,但是填谷就會需要非常多的儲備功率。曦哥的思路是通過三個自動目標點的移動,讓整個目標曲線都平行向下移動。
在3個點同時降低了6.5db之后,形成了一個新的目標曲線。
讓我們來看看這條新目標曲線的引導下,DIRAC會給予我們什么樣的驚喜?
從上圖里,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,通過整體向下平移目標曲線,我們獲得了許多良性的改變:
非EQ性下潛更深
50-80HZ有效填谷
我們可以看到,哪怕是如此極端的曲線,DIRAC依舊可以通過有效的手動EQ調整,來提高整個低音炮的性能,獲得其應有的效果。
當然,我們這里并不提倡用這種大面積“填谷”的方式來解決低頻的問題。不單說有炮功率(控制力)不夠,有可能出現拍邊;光說這種過多的填谷,在大空間環境下的失真,導致低頻的層次感、打擊力因消失殆盡,確實有點得不償失。
其實,并不是每一個炮都可以用這種方式來解決問題。當一個極限的小空間里遇到一個下潛非常厲害的炮時,這個手動功能就變得不那么有效了。
曦哥悲劇的8平空間遇到一個下潛能到8HZ的SUB2,就是如此
曦哥家里的SUB1的表現還不錯,但是在低頻的厚重感與打擊力還是有些不足。在升級了SUB2以后,曦哥家里的原始曲線變成了上圖這樣。同樣,曦哥采取了向下平移自動目標點的方式,幾乎可以把120HZ以內,完成“只削峰不填谷”。可是在實施過程中,曦哥發現了一個無法解決的新問題。
無論曦哥怎么調整,在14HZ總會形成一個2-3DB的峰。這個峰,其實就是駐波形成的。在不能進行有效低切的前提下,標曲線平行向下移動越多,這個峰將會越來越明顯。雖然調整了目標曲線以后填谷的面積小了,但是這種駐波直接導致了觀影時候的轟頭。
其實,曦哥認為比較好的曲線應該是這樣的。
在曦哥家里,如果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,必須滿足以下條件之一:
換一個下潛不那么深的炮
換一個帶低切的炮
換一個帶低切的低管
換房子
這就是個很悲劇的例子,不過曦哥依舊會繼續進行嘗試的。